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浅析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与问题(3)

来源:江西农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关键词:江西;沥青路面;新技术;病害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8)05-0084-02 DOI:10./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简介:颜佩

关键词:江西;沥青路面;新技术;病害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8)05-0084-02

DOI:10./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简介:颜佩君(1965—),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0 引言近年来,江西省道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既有量的突破,又有质的变化。在建设数量方面,全省路网密度高、辐射范围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实现通车;质变则体现在道路铺装形式、施工质量和水平、技术先进程度等方面的进步。本文以沥青路面为载体,简要介绍、分析和探讨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发展、新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以及路面病害等情况,并针对这两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1 沥青路面建设发展现状概述自从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开始人工烧制柏油铺筑路面以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省内道路的路面形式已由水泥路面占主导转变为沥青路面比例较高的局面,沥青路面已成为全省公路和市政道路的主要铺装形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省沥青路面建设开始逐步取得突破性发展,以SM A、OGFC为高等级代表,以彩色为功能性代表,以温拌、胶粉为环保型代表的各类沥青路面新技术形式被探索性应用。在此期间还制订和颁布了多项地方标准,具体情况见表1所列。表1 二十一世纪初期江西省有关沥青路面的技术突破事件一览表[1-4]时间/年 突破事件2000 105国道信丰境内段铺筑了江西省首条SM A路面试验路段2008事件1:首开江西先河,在宜春市袁山公园游步道水泥路面上盖上了一层长3.5 km的彩色沥青路面事件2:江西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在沥青面层摊铺时,使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这是江西道路施工中首次成功应用沥青温拌技术2010颁布了江西省地方标准《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DB36/T573-2010)、《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试行)》(DB36\T577-2010)、《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6/T605-011)、《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DB36/T576-2010)2013事件1:审定并通过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废轮胎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事件2:作为中国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专项工程,在永武高速公路铺设了22 km排水降噪沥青路面2 沥青路面新技术应用不理想问题分析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加快了江西省交通和公路建设的步伐。然而经调研发现:全省并未大范围和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表1所列的相关技术。而仍然是以某个点或若干点的形式应用,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如九江市,至今尚未应用诸如彩色、温拌等技术。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探索性和试验性阶段。造成这些技术推广和应用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 起步较晚相比国内沥青路面技术成熟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江西省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晚,如彩色、排水、SM A、温拌等沥青路面技术还处于探索和初步应用?实力不足经调研那些已在江西省试验性或探索性应用的沥青路面新技术工程,不难发现鲜有省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独立完成这些技术的工程应用。而往往须要与省外单位合作,或是全部由外地单位承建。总之,自主研究与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经验不足。3 现有沥青路面病害严重问题分析江西省内已大规模应用的沥青路面,由于路面等级低、耐久性较差、服役时间长、车载和车流量激增、工程质量施工与管理不当等原因,出现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病害,如坑槽、松散、裂缝、车辙、翻浆、拥包、搓板、麻面等(见图1),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役效果和安全[5、6],造成这些病害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图1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之实景3.1 服役时间过长目前江西省内不少比例的沥青路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设的,并且依据当时的材料、施工和交通状况等条件而设计的,服役至今大部分沥青路面已?低等级路面形式与交通发展不匹配基于成本、施工便易程度、技术掌握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工程成本低、容易施工、技术成熟的低等级沥青路面形式,如AC沥青路面,仍是江西新建沥青路面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交通车载数量、流量、荷载量的急剧增加,高温稳定性差、低温抗裂能力不足的传统低等沥青路面难以长时间应对交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而导致快速产生一系列路面病害。4 建议措施4.1 加强学习4.1.1 开展技术理论学习组织域内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各类新技术的理论学习,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同时也为有关技术的引?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入省内外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及工程施工现场,交流、学习新技术,必要时可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新技术的共同研发、技术引入、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新技术引?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应用新技术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新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出适用于本地气候、环境和施工条件的地方 开展试验段应用研究江西省地域面积大,省内各地气候和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前,各地可多开展试验段应用的研究,依据试验段研究成果,探 缓解路面病害的措施4.2.1 精心规划设计新建道路科学合理地做好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设计前,加强对地形复杂、地质不良、交通压力大的地段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调查。对于软弱地基,要将地基加固措施编入设计文件,确保沥青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对于交通流量、荷载等都大的路段,应规划设计等级高、强度高、稳定性强的沥青路面形式,如SM 科学合理应用养护技术措施对于服役时间严重超限且病害十分严重的路面,可采取全路段铣刨,重新规划、设计和铺筑新路面的技术措施;对于沉降、沉陷等病害,则需要重新加固基础,做好水稳;对于推拥、壅包等病害,则需要重新做好沥青面层与下层之间的衔接;对于松散、麻面等病害,则可采用粘结性强、耐久性好的材料修补路面;对于裂缝,则根据裂缝深浅、长短、宽窄,采取灌缝、切缝灌浆、铣刨重铺等养护措施。5 结语经过多年发展,江西省沥青路面建设事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等级、功能性、环保型等沥青路面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性和尝试性应用阶段,推广和应用效果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起步晚、实力弱等方面。而与此同时,现有应用量占主导的低等级路面因超期服役、施工、管理及性能偏弱等原因,而诱发大面积和范围的病害。本文从技术方面对江西省沥青路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全面,提出的应对措施也不够详细,影响江西省沥青路面发展的因素非常多,诸如政策、经济水平、需求、资源等。因此,推动江西省沥青路面事业快速、高效、优质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刘建云,万云.我省SM A路面结构与改性沥青试验路的设计构思[J].江西交通,2000,(6):41-42.[2]江西首条彩色沥青道路开铺 [N].江西日报,2008-01-03.[3]黄锦华,黄树华.我省道路施工首次应用温拌沥青技术[N].江西日报,2008-07-14..[4]文旭卿,唐国奇,郭燕,等.永武高速公路排水降噪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3,(3):90-93.[5]杨晓翔.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2,(3):262-264.[6]董锴.沥青路面裂缝病害成因分析[J].江西建材,2008,(3):19-21.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 网址: http://www.jxnyzz.cn/qikandaodu/2020/0915/568.html



上一篇:“扫雷”遇“惊雷”
下一篇: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20 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江西农业投稿 | 江西农业编辑部| 江西农业版面费 | 江西农业论文发表 | 江西农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江西农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