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回家的路

来源:江西农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年,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大庆。70年来,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成就辉煌。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而我,作

今年,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大庆。70年来,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成就辉煌。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而我,作为一个远离故乡在外生活了一辈子的游子,更为关心的是回家的路,多年以来回家之旅的不同感受尤为深刻,难以忘怀。

回家的路好远好远。大余至南昌不过500公里路程,但在以前可要历经千辛万苦。1955年,我考取中专到南昌就读,当时一般是从大余乘汽车到广东,再从广东韶关坐火车沿京广线北上,到湖南株洲转乘火车沿浙赣线东行,至向塘进行小中转到达南昌,本来1000来里的路程,竟然在赣粤湘大地上画了道大弧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一下,足足走了2500多里。

回家的路好难好难。如果从南昌至赣州乘汽车回家,全是沙子路,路面狭窄、坡度大、弯道多不说,汽车过了吉安,200多里的路程全在崇山峻岭中爬坡下坡,蜿蜒蜗行,公路一旁是悬崖峭壁,另一旁是雾蒙蒙的深渊,路边的拦车石礅一个接一个没有尽头,开车的司机不停地打方向盘、换挡、按喇叭,车上的旅客个个提心吊胆,备受煎熬。

更令人头痛的是买票难,新中国成立初期,客车班次很少,从我的工作地新建县生米街,乘汽车回大余老家,中途要在南昌、吉安、赣州几次买票转车,每到一地,旅客便争先恐后地下车,个个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向汽车站票房,排队购买下一程的车票,运气好的话可以买到第二天的车票,找个旅店过夜,明早继续行程;运气不好没买到第二天的车票,就要在旅店苦等两三天再走。

家乡,是每个游子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地方,回家是他们永恒不变的话题和心心念念的期盼。那时的我好想好想回家,可就是有家难回。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0多年时间里,总共也只回去过三四趟,而每一趟行程,都很不顺心,都会碰到一些令人纠结和沮丧的事。1959年,我已经4年没有回过家了,单位准假一个星期,让我回老家探亲。可是,中途多次转车、留宿,往返路上就花去了一个星期,我在家里只住了三夜就匆匆返程,离家那天,刚走出家门十几步,看到河边的城墙和那座儿时熟悉的城楼与码头,心里一阵彷徨,再也挪不动脚步,回头想再看一眼家里那栋老屋,泪水已然模糊了我的视线。就这样,我那次回家花了10天时间,超假3天。

时移世易,几十年过去,祖国山河巨变。20世纪80年代,经过开挖隧道、修建桥涵、去弯降坡,水泥路面、宽阔平坦的105国道把南昌和赣州连接起来。90年代以后,国家大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南昌通往赣州的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新航线相继开通,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一应俱全。我的家乡大余县也通了高速公路和直达列车,从南昌回老家,一上午就可以抵达。

最近,我又一次乘城际快速列车回赣南探亲,当列车在峰峦叠翠的群山中风驰电掣般行驶的时候,我好兴奋!一座座高山、一个个隧道扑面而来,又飞速而去,而列车却毫无减速的意思,依然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行进,身处其中真有一种万马奔腾、所向披靡的感觉,让我陶醉、让我感动,勾起我绵绵思绪。

我想,现在的交通如此方便快捷,远离家乡的人儿再也不会把回家之路视为“畏途”了,他们什么时候想回家,可以说走就走,带上一家老小,一路风光一路欢,再也不用为路难行、票难买犯愁了。在家乡,人们也有更多的时间走亲访友,体验乡愁,尽享亲情乡情。昔日千难万难的回家之路已经变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之路。

说到路,我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走过的,不正是一条比回家之路更为宽广、更加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富强之路吗?这条路,从一穷二白开始,经历了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如今正通向繁荣富强;这条路,从物质、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给我们带来比回家之路更多的实惠和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抚今追昔,我感恩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信心十足,满怀憧憬。

今年,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大庆。70年来,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成就辉煌。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而我,作为一个远离故乡在外生活了一辈子的游子,更为关心的是回家的路,多年以来回家之旅的不同感受尤为深刻,难以忘怀。回家的路好远好远。大余至南昌不过500公里路程,但在以前可要历经千辛万苦。1955年,我考取中专到南昌就读,当时一般是从大余乘汽车到广东,再从广东韶关坐火车沿京广线北上,到湖南株洲转乘火车沿浙赣线东行,至向塘进行小中转到达南昌,本来1000来里的路程,竟然在赣粤湘大地上画了道大弧线,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一下,足足走了2500多里。回家的路好难好难。如果从南昌至赣州乘汽车回家,全是沙子路,路面狭窄、坡度大、弯道多不说,汽车过了吉安,200多里的路程全在崇山峻岭中爬坡下坡,蜿蜒蜗行,公路一旁是悬崖峭壁,另一旁是雾蒙蒙的深渊,路边的拦车石礅一个接一个没有尽头,开车的司机不停地打方向盘、换挡、按喇叭,车上的旅客个个提心吊胆,备受煎熬。更令人头痛的是买票难,新中国成立初期,客车班次很少,从我的工作地新建县生米街,乘汽车回大余老家,中途要在南昌、吉安、赣州几次买票转车,每到一地,旅客便争先恐后地下车,个个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向汽车站票房,排队购买下一程的车票,运气好的话可以买到第二天的车票,找个旅店过夜,明早继续行程;运气不好没买到第二天的车票,就要在旅店苦等两三天再走。家乡,是每个游子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地方,回家是他们永恒不变的话题和心心念念的期盼。那时的我好想好想回家,可就是有家难回。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0多年时间里,总共也只回去过三四趟,而每一趟行程,都很不顺心,都会碰到一些令人纠结和沮丧的事。1959年,我已经4年没有回过家了,单位准假一个星期,让我回老家探亲。可是,中途多次转车、留宿,往返路上就花去了一个星期,我在家里只住了三夜就匆匆返程,离家那天,刚走出家门十几步,看到河边的城墙和那座儿时熟悉的城楼与码头,心里一阵彷徨,再也挪不动脚步,回头想再看一眼家里那栋老屋,泪水已然模糊了我的视线。就这样,我那次回家花了10天时间,超假3天。时移世易,几十年过去,祖国山河巨变。20世纪80年代,经过开挖隧道、修建桥涵、去弯降坡,水泥路面、宽阔平坦的105国道把南昌和赣州连接起来。90年代以后,国家大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南昌通往赣州的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新航线相继开通,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一应俱全。我的家乡大余县也通了高速公路和直达列车,从南昌回老家,一上午就可以抵达。最近,我又一次乘城际快速列车回赣南探亲,当列车在峰峦叠翠的群山中风驰电掣般行驶的时候,我好兴奋!一座座高山、一个个隧道扑面而来,又飞速而去,而列车却毫无减速的意思,依然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行进,身处其中真有一种万马奔腾、所向披靡的感觉,让我陶醉、让我感动,勾起我绵绵思绪。我想,现在的交通如此方便快捷,远离家乡的人儿再也不会把回家之路视为“畏途”了,他们什么时候想回家,可以说走就走,带上一家老小,一路风光一路欢,再也不用为路难行、票难买犯愁了。在家乡,人们也有更多的时间走亲访友,体验乡愁,尽享亲情乡情。昔日千难万难的回家之路已经变成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之路。说到路,我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走过的,不正是一条比回家之路更为宽广、更加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富强之路吗?这条路,从一穷二白开始,经历了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如今正通向繁荣富强;这条路,从物质、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给我们带来比回家之路更多的实惠和满满的幸福感、自豪感。抚今追昔,我感恩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信心十足,满怀憧憬。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 网址: http://www.jxnyzz.cn/qikandaodu/2020/0921/580.html



上一篇:炽心向中国,再走长征路
下一篇:现存唐代江西道教诗歌考论

江西农业投稿 | 江西农业编辑部| 江西农业版面费 | 江西农业论文发表 | 江西农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江西农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