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江西出土宋代墓志书风考论

来源:江西农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商、周以来于金石上刊刻文字之风代代相传,盛衰交替,以便信息的保存与传递。东汉时期,由于崇尚厚葬风气遂刻碑颂德日盛,甚至要为此而散尽家财,直至汉末曹操下禁碑令,以

自商、周以来于金石上刊刻文字之风代代相传,盛衰交替,以便信息的保存与传递。东汉时期,由于崇尚厚葬风气遂刻碑颂德日盛,甚至要为此而散尽家财,直至汉末曹操下禁碑令,以去奢靡之风。随后的数百年碑刻数量虽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控制,但安葬习俗很难改变,因此出现了将刊刻石碑规模缩小,同墓主一同埋入墓穴内的应对之策,以代替此前墓碑的作用,后世称之为“墓志”。从近年江西出土宋志的规模、完整度等方面可以看出,墓志发展到宋代达到又一座高峰,其书风多样性也是值得学界深入研究的方向。

墓志自汉魏以来沿袭至明清之际,其间发展兴衰交替。墓志发展至宋代呈现出形制各异、取法多样的局面。刘琳、曾枣庄等编纂的《全宋文》收录传世文献中的墓志碑铭,还有《名臣碑传琬琰集》《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江西出土墓志选编》等文献中收录了大量江西出土宋代墓志。从取法上来看,江西宋代墓志书风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取法汉隶浑厚朴茂、古拙静穆书风;(二)取法北碑奇逸俊美、庄茂圆静书风;(三)取法“二王”帖学一脉飘逸灵动、洒脱自如书风;(四)取法唐楷雍容典雅、庄严肃穆的“尚法”书风。

一、取法汉隶浑厚朴茂、古拙静穆之风

墓志是被放在墓室内并刻有文字的石刻,最早始于秦汉。有实物可证,如《秦刑徒砖》《秦代劳役墓瓦志》《东汉刑徒砖志》《张伯升柩铭》《高彦墓砖》《向寿墓砖》《孙仲隐墓志》等,主要内容是记录墓主人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社会价值以及对墓主人的哀悼之情。通常在丧葬过程中墓志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体现出墓主人的身份、社会地位等,也是较为庄严肃穆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志石上刊刻文字大多选用正书,以示庄重。

目前江西出土的宋代墓志中有部分墓志铭文采用隶书刊刻,如《汀州守汪赓圹记》《宋故通直郎致仕董君墓志铭》《宋故朱学渝墓志铭》《先妣王氏孺人圹记》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墓志铭文为楷书,碑额则用隶书,如《宋故黄君德厚圹记》《宋故孺人岳氏墓志》《宋故周氏孺人墓记》《宋饶州长史彭公墓铭》《宋徐氏墓志》《宋故范君德全墓志铭》《宋故清河傅氏墓铭》等,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墓志对汉隶的取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从结构方面解析宋志隶书取法汉隶元素,进一步挖掘宋志隶书的创新之处。宋志隶书在章法上虽遵循汉隶纵横整齐划一的原则,但其打破了汉隶中字距大于行距的审美规范,而使其字距与行距相等,甚至字距小于行距的突破,这足以说明宋志隶书章法趋向楷化。从整体效果上来看,通篇章法呈现出比较松散的布局,这也是宋志中常见的一个弊端。宋志隶书结构上以方为主,宽博古雅,取法《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史晨碑》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但也存在突破汉隶方、扁固有字形而明显拉长的现象,大多受到楷书书写习惯的影响。以《张迁碑》与《宋故通直郎致仕董君墓志铭》为例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从笔画、线条方面探究宋志取法汉隶元素并总结出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性。宋志隶书从笔画上基本保留汉隶的艺术形态,包括蚕头、燕尾、撇画上挑、方切笔、长横画与捺画的一波三折等。笔画上遵循汉隶笔笔断,断而后接的书写原则,长撇画、捺画两端粗中间细也与汉隶一脉相承,但在笔画上常有楷化现象,如钩、捺、撇、点等颇为明显。如图2所示,宋志在笔画上出现较多的露锋尖笔,燕尾多短促带有方折,突出上挑之势,呈现多姿的视觉效果。

图2

正如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所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62页。这也正反映出宋代文人“古质而今妍”的审美追求。线条上宋志隶书保留汉隶圆浑、厚重的特征,而线条起笔、收笔处增加了明显的装饰意味,降低了汉隶的书写性,且行笔中力度不足出现中怯以致缺乏神采。正如蔡邕《九势》所论:“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2)潘云浩编:《汉魏六朝书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第45页。

第三,宋志隶书继承汉隶方中带圆、圆中寓方的笔法。首先在起笔处运用藏头护尾,这种笔法的运用使隶书具有圆润、饱满之感。其次,中锋、侧锋并用时的转化,在行笔过程中将中锋转为侧锋,侧锋再转为中锋。中锋能够使线条比较圆润、厚重,侧锋可以使处于聚锋状态下的笔锋瞬间打开,以起到铺毫的作用,侧锋有利于取逆势(也叫涩势),以增强线条的迟涩感。由此可见,笔法在书写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钟繇《用笔法》云:“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3)潘云浩编:《汉魏六朝书画论》,第45页。最后,方笔、圆笔并用。宋志隶书方笔主要体现在方起笔即竖切起笔,转至中锋行笔,方圆融合一体。方折处横画、竖画连贯书写,呈现折角形态,有方整庄重、沉着雄浑之感。另有圆转处,书写后的笔画外形虽为弧形,但在行笔过程中将弧线分割成若干短直线书写,寓方于圆。圆笔则是体现在起笔的裹锋、中锋行笔、笔画的圆转等处,圆笔呈现出圆浑、厚重、饱满、遒劲之感。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 网址: http://www.jxnyzz.cn/qikandaodu/2021/0413/871.html



上一篇:江西杂技人筑起防疫的坚实后盾
下一篇:江西旅游演艺市场发展趋势探析

江西农业投稿 | 江西农业编辑部| 江西农业版面费 | 江西农业论文发表 | 江西农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江西农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