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现存唐代江西道教诗歌考论(2)

来源:江西农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唐代道教炼丹术、道教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道教信仰的普及和道教诗歌的创作。唐代的外丹术在社会上层特别兴盛,在皇室贵族间、官僚士大夫以及文人

(三)唐代道教炼丹术、道教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道教信仰的普及和道教诗歌的创作。唐代的外丹术在社会上层特别兴盛,在皇室贵族间、官僚士大夫以及文人中更是非常流行。古诗云“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8],为长寿就“服食求神仙”,服食的就是丹药。唐代文人几乎将外丹术士遵用的《周易参同契》和《抱朴子内编》作为教材进行学习,研究炼丹术。这类书宣传“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认为“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6](P71)《周易参同契》有言“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鬓发白变黑,更生易牙齿。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5]强身健骨、驻颜美容、返老还童、长寿无疾,这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此前汉晋人就有服食实践,效果没有人亲见,但书上和口碑宣传都很好,似乎令人信服。唐人在药性的认识上比前人更深刻,解毒手段有了新的进步,并总结出了“伏”、“炼”等方法[6],使服食更安全、药效更好。诗歌产生于劳动实践,这种学道、炼丹、服食等的过程在道教诗歌里都有反映。一些名人服食故事,如大诗人杜甫《风雨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7]等诗写他热衷丹药;还有韩愈的那桩服金丹致毙的公案,韩愈服食丹药的事在他自己的诗里就有记载,他的这桩公案在白居易、张籍等的诗里也有记录[9](128-134)。在江西道教诗歌中,文人也多有写涉道活动题材的诗歌,如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的《谪后再书一绝》、刘望的《九嶷山》、张为的《谢别毛仙翁》等都写到炼丹、用药的情形。

(四)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道教的信众得到迅速扩大,为江西道教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氛围。宗教理论是宗教信仰的种子,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的气候,而民间信仰是宗教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一方面,民间信仰充分表现了民众对神灵鬼怪世界的理解、希望和祈求,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其信仰的地域性。道教的地方派别信仰往往在地方民间信仰中占据核心地位,民间一些重要活动、仪式通常由道士主持或参与。道教在吸纳民间信仰合理成分基础上进行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道教理论和实践体系。江西道教组织善于与百姓建立亲和性关系,扎根基层社会,为草根民众提供精神食粮和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因为道教有优越的制度、明晰的神仙谱系(如玉帝、王母、三官、城隍、土地公、门神、灶王爷、财神、许逊、吕洞宾、张天师等神仙信仰),在基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符箓咒语、房中术、按摩术、导引术、养生术、气功、食疗法、内丹修炼法等等都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内化为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化为民众的日常行为。唐诗中江西道教诗歌不少就反映了当时当地百姓的民间信仰。如王毂《梦仙谣》、《逢道者神和子》,王贞白《仙岩》,沈麟《送道士曾昭莹》、《答高安宰》、《寄袁州陈智周》等,其中如沈麟与其父沈彬均为道士,从沈麟的涉道诗中可以了解其朋友圈的道教信仰情况。

二、唐代江西道教诗歌的存量考察

唐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道教诗歌亦复不少,惜乎全唐诗目前尚无完备而可靠的定本,清代彭定求等编撰的《全唐诗》,错误漏收很多,误收逾千首之多,陈尚君教授的《全唐诗补编》即增补六千余首。据陈尚君教授估计,唐诗今存数在五万三千首上下,绝对可靠者大约略过五万首。在《全唐诗》的精善本尚未问世前,我们只能靠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陈尚君教授的《全唐诗补编》,以及江西地方志、丛书类书等文献来考察江西道教诗歌的留存情况。

在搜集编选江西诗歌方面,清人曾燠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编纂的94卷《江西诗征》,辑录了东晋至清乾隆年间千余年2400多名江西本籍诗人的约万首诗作,这基本上体现了历代至清江西诗歌的存量。他秉持“以人存诗”原则,在《江西诗征·凡例》中说“唐宋人但有一诗者,概行录入。”故唐代江西诗歌大概其所能见而佳者皆已辑录。此后有钱贵成根据《全唐诗》、《江西诗征》和地方志等编的《江西唐诗征存》,较曾燠《江西诗征》有大量的增补,得江西唐诗万余首。此外,《全敦煌诗》也有部分涉及江西唐诗的,如该书收录的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东洋写本部敦煌写本伯希和3866号李翔的《涉道诗二十八首》[10]的13首在本题范围[11]。依靠上述文献,本文搜集到唐代江西道教诗歌作者42名共139首诗。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谓唐代江西道教诗歌是指下列三种类型:一是唐代江西籍诗人写的涉道诗;二是唐代非江西籍诗人在江西写的与江西道教有关的涉道诗;三是唐代非江西籍而久居江西的诗人写的涉道诗。其中少数无从考证是否写的是江西风物、人物,或是否在江西创作的涉道诗,均未计入,故下表统计为不完全统计。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 网址: http://www.jxnyzz.cn/qikandaodu/2020/0921/581.html



上一篇:回家的路
下一篇:南宋江西文人赵善括交游诗摭谈

江西农业投稿 | 江西农业编辑部| 江西农业版面费 | 江西农业论文发表 | 江西农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江西农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